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旅游美食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“涿鹿”地名的由来

    信息发布者:宏达电脑
    2017-03-07 12:50:10   转载

        

        “千古文明开涿鹿”。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、炎帝、蚩尤三大部落在涿鹿一带进行了中华文明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“阪泉之战”和“涿鹿之战”,最终在涿鹿合釜山,定都立业,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统一,大融合,开创了中华文明史,留下了举世瞩目的以“始祖文化”为基石,以“合符文化”为核心理念的中华传统文化,成为中华文明古国彪炳千秋的文化瑰宝和精神财富,随着涿鹿作为2008年奥运圣火展示点的公布,涿鹿又一次走到历史的前台,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,为让全市人民更好地了解涿鹿的文化、历史,我们特开辟此文化专栏,以飨读者。

        因为“涿鹿之战”促成了中国古代氏族部落间的融合和统一,对华夏民族由野蛮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了重大影响,又因一句“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”使“涿鹿”之地古今中外名声远播。

        “涿鹿”之称由来已久,按《汉书·地理志》记载,汉代全国就有一个涿鹿县,位于上谷郡内。查上谷郡由来甚久,战国燕置,秦得其地仍设上谷郡,汉则沿袭秦制。涿鹿地名早见于战国的上谷郡内,《竹书纪年》载:“燕伐赵,围浊鹿,赵武灵王及代人救浊鹿,则燕师于勺梁”。事在公元前320年间。浊鹿即后来的汉上谷郡涿鹿县。

        涿鹿一名,商以前为竹鹿,春秋战国之际,史家言黄帝战蚩尤及炎帝事,有一些按“竹鹿”之音,分别记之以涿鹿、独鹿、浊鹿、浊漉、独漉等许多名称。如《庄子·盗跖》:“黄帝……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,流血百里”;《战国策·秦策》:昔者神农伐补遂,黄帝伐涿鹿而擒蚩尤;曾被认为是与《竹书纪年》同时出土的《逸周书》于《尝麦》篇中记:“蚩尤乃逐帝,争于涿鹿之河(阿)”;《荀子·成相》记为“独鹿”:“刭而独鹿弃之江”;古逸诗《独漉篇》则记为“独漉”:“独漉独漉,水深泥浊……这些书都产生在西汉以前的历史上,虽在涿鹿一地名的写法上各有不同,但都记黄帝战蚩尤在涿鹿,这已经是无可争议的事实。

        涿鹿,作为当时的古县地,它不等于今天的涿鹿县地域。古涿鹿,为西汉始置,唐贞观八年改成矾山县,元至顺四年(同年十月改元为元统元年)废除。其所辖地域一直变动不大,大体上相当于今涿鹿县的桑干河以南,赵家蓬区河东乡以北,黑山寺、卧佛寺以东,怀来县桑园、官厅以西的地域。这片古涿鹿县地域位于今涿鹿县地东南,所辖面积大约为今涿鹿地域的四分之一多点《轩辕黄帝史迹之谜》(曲辰著);而今天的涿鹿县,是汉代下洛县的全部、潘县全部、涿鹿县地十之七八、瞀县和茹县的一半地域相加才成为今天涿鹿县面积的全部。

        涿鹿,若指为历史上的古城名,它根本就不是今天的涿鹿城。古涿鹿城,其遗址在今涿鹿县城东南30多公里的矾山镇三堡村北。初以轩辕黄帝所居称为轩辕之丘、轩辕之台,约在夏商之际依山名称竹鹿,春秋之际普以“竹鹿”二字之音,分别被记之以浊鹿、独鹿、蜀漉等不同名称。战国后期统一到涿鹿二字上来,西汉始置县、南北朝时其城即毁;今涿鹿城因处桑干河、洋河汇合处,古为沼泽地带,所以建城较晚,北魏以后才逐渐修建完善。汉代始置县,称下洛,王莽更名下忠,三国魏时称广宁,北齐曰北燕,唐长安时名永兴,后唐为新州,石敬瑭送予契丹后改名奉圣州,元更名保安州,1914年恢复使用古涿鹿县的名称,依县治所在称涿鹿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